有人問米媽:『米媽,妳知不知道,米爹在寫些什麼東西?』。

首先講個小故事:
曾經有位知名的哲學家受邀演講,一連三天的活動,講師費很昂貴不說,早已經令許多人引頸期盼,想目睹他的風采。第一天他一上台就問:『你們知不知道我今天要講什麼內容?』,台下聽眾全都回答:『不知道。』,哲學家接著說:『既然你們都不知道,我也沒什麼好講的。』,馬上轉身下台就走,這突來的舉動令在場所有人錯愕不已,接著有人高聲斥責他態度傲慢,也有少數人開心的大笑說他太有智慧了,當天的新聞媒體更大篇幅地報導這件事。
第二場演講來臨,聽眾卻不減反增,把整個會場位置都坐滿了。他一上台又問:『你們知不知道我今天要講什麼內容?』,台下聽眾也都很有默契的回答:『知道。』,不料哲學家說:『既然你們都知道,我也不用講了。』,同樣的他下台一鞠躬,隨即離開現場,再度讓現場聽眾與媒體議論紛紛。
好不容易等到了第三場演講,更多的聽眾擠滿了會場,來看看他到底會說些什麼,而現場主持人擔心前兩場的狀況再度發生,事先和台下聽眾達成默契,如果等會哲學家上台再問起同一個問題,請左半邊的人回答《知道》,右半邊的人回答《不知道》。果然,哲學家上台又問:『你們知不知道我今天要講什麼內容?』,同時間只聽到一邊回答《知道》,另一邊回答《不知道》,聲音此起彼落。等到現場回復平靜後,哲學家很開心的笑了出來,緩緩道來:『既然你們一邊知道,另一邊不知道,那不知道的人去請教知道的人,知道的人來告訴不知道的人』,說著便離開了會場,只留現場一片鴉雀無聲。

所以,當有人問米媽:『米媽,你知不知道,米爹在寫些什麼東西?』,米媽會回答你們:『那你們知不知道米爹在寫些什麼東西?』。

話說有一回,米家花東之遊,兩人沿路閒聊,談到一句國中學到的佳句名言《謙受益,滿招損》,米爹馬上舉一反三地說:『的確,這就好像江海能容納百川一樣,正因為江海的地勢低下,才能不斷地容納來自四面八方的河川水流,同時也因為有太陽光的照射,不停地調節江海,避免江海無止境地上升水平面,造成陸地氾濫成災 』,米媽接著說:『一般我們讀到這句名言,都會解釋成〈人要謙虛才能讓人親近你而得到幫忙,人若自滿就會使人厭惡你而受到詆毀〉,我想的說的是〈知道自己斤兩不夠的時候,就要不斷的充實自己,而發現自己擁有許多的時候,別忘記要與人分享〉應該更合適』,當下米爹對於米媽佩服不已,因爲《謙受益,滿招損》的謙與滿是《業因》,益和損是《果報》,一般的解釋強調因果關係,米媽重視的為反省的過程,這就是《助緣》。

俗說《菩薩畏因,眾生畏果》,由於反省的工夫,成就菩薩與眾生的境界。反省的工夫就是《觀自在》,即所謂《內觀自在,十方圓融;外觀世音,尋聲救苦》。字面上來看,《反省》就是迴光返照,就是返老還少,返少還童,而《省》字拆開為《忄》和《自》→ 即尋回身外那顆通天徹地之心〈非身中的那顆肉心〉,另外可以拆成《小》和《自》→ 即返回最小的自己,要返老還童,常保赤子之心,不要放大自我,需懂得大智若愚,謙受益,滿招損的道理,還能拆成《少》和《目》→ 要做到對別人的缺點閉一隻眼,對別人的優點要睜一隻眼,對自己的優點閉一隻眼,對自己的缺點要睜一隻眼。經由反省、頓悟、覺悟而開悟,才能悟道、證道而得道。

那麼米媽到底知不知《道》?其實米媽是知《道》的。





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loveim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8) 人氣()